当前所在:当代海陆空丝路
0
在“一带一路”上绽放青春和理想
时间:2021.07.20 来源:今晚报 作者:雷风雨
在海拔超过1860米的马来西亚半岛蒂迪旺沙山脉深处,来自中建二局的“90后”天津建设者奋战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工地上。自马来西亚云顶高原项目开工至今,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险阻,仅用3个月便实现了1000米盘山道路的正式通车。 在项目入场道路的设计阶段,团队便面临重重挑战。项目所在地是与主道路垂直高差达近百米的原始森林,由于道路需满足大型货车的运输要求,因此坡度要保证在8%至12%的范围内,而山体大多是硬度高的千年原始花岗岩,开凿难度大、费时长,要想避开花岗岩开凿,就得挑选一条合适的路径。 为得到山体的点云数据,技术部要运用无人机深入丛林航拍勘查,但云顶高原海拔高、降雨量大、湿气重、雾多、能见度低,实施起来难上加难。来自天津的“95后”工程师张涛在使用无人机勘查时,由于山里信号不稳定,无人机突然与手机断联,垂直下落砸伤了他的手臂。为了熟练掌控无人机,张涛一有闲暇便钻研无人机的技术知识,摸索出一套无人机在山区飞行的“秘笈”。他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中获取了山体的点云数据,经过BIM结合,最终得到了真实的山体3D模型。经过缜密计算、数次实地丛林探险以及反复模拟实验,张涛和技术部同事一起摸索出了最优路径,在道路设计上增加了环境保护因素的占比,在1000米道路上设置了4座沉淀池和2座水坝,利用地势和水量的变化,调节水资源质量,使经过项目的水流清澈如初。 在开路过程中,还有一道难题有待攻克,这便是环境保护。来自天津的“90后”项目生产经理刘国铀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为打好这场“攻坚战”,他精心布局,带领骨干技术人员到现场调研,梳理施工难点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刘国铀联系其他部门多次开会讨论,最终决定根据各路段的实际情况,采用泥浆护壁、钢板桩、种植覆土等方式排除安全隐患。“白天晚上连轴转,这是他工作的常态。”项目综合办干事陈颖倩说。 从印度到越南、柬埔寨,再到马来西亚,四年多来,这些“90后”天津建设者奋战在海外“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一线,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增强了当地人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本报记者 雷风雨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葛小松出席第二届丝绸之路国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
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其
丝绸之路上的东方金字塔
小米发布“天价”概念机 死磕硬
友情链接  

京ICP备09036834号-6

电话:67193698@163.com

版权所有:丝绸之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