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上丝绸之路与青岛 |
时间:2020.05.2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百年洋城,千年海港。青岛因海而生,东夷先民是我国东部沿海最早闯荡外海的先驱,他们开启了青岛的海洋文明;青岛因海而兴,拥有琅琊、板桥镇等多处优良古港,连通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发挥了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航点的重要枢纽作用。青岛历史踏出的每一步重要节点,都与大海密切相关。
青岛是海洋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秦汉、唐宋时期,直到明清时期,青岛的先民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海洋文明。唐宋时期青岛的海洋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板桥镇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各种瓷器,包括各类遗址,证明了唐宋时期板桥镇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也是宋代北方唯一的市舶司遗址。从出土的瓷器来看,较多的是景德镇瓷器和北方的瓷器,这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同时在这些瓷器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浙江越窑、福建窑口、广东窑口的瓷器。这和日本、韩国相应遗址发现的瓷器都是相似的,也证明青岛在当时是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航线的一个重要基点。同样的瓷器,也在上海青浦发现了。
青岛是水下考古的富矿,然而目前考古出水的文物相对较少,我们将通过青岛水下考古,让更多见证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物出水,为历史研究提供实物标本,为大家揭示不为人知的海上故事,再现昨日青岛海上丝路的繁荣。
从隋唐开始,胶州板桥镇就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最繁华的港口城市。
公元623年,唐朝在青岛胶州设立板桥镇,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等多从这里到中国或贸易、或国事往来、或宗教交流,板桥镇因此成为整个胶州湾甚至整个胶东半岛最重要、最繁忙的古港口。北宋时期这里尤为繁荣,成为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港口,是当时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持有海上物资集散中心和海外转口贸易的优势。
这是板桥镇遗址复原场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青岛市的考古工作者在板桥镇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铁钱、瓷器等。从侧面验证了板桥镇当年的繁华。元代以来,胶莱运河的开凿与通航也带动了青岛海洋文明的继续发展。
这组海捞瓷是1979年3月青岛胶南琅琊公社杨家洼海底打捞出来的。这些青花瓷具有明代嘉靖瓷器的特征,色泽淡雅,图案简约明快,用笔酣畅,是典型的民用瓷器。这也是明代青岛周边海上贸易繁荣的一个实物见证。
明清以来,随着金口(青岛口岸)的繁荣发展,青岛海洋文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盛期。现在金口周边的传统村落和天后宫就见证了当年的繁荣,同时也正是由于青岛在海上丝绸之路历程上的重要地位,使得清政府决定在青岛设立总督衙门,开启了青岛近代城市的发展历程。
“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将引领青岛继续前行。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