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丝路驿站
0
论 “海水西调”难以根治治理我国沙漠
时间:2019.07.16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近来有缘参阅了治理我国沙漠的相关报道,深有感思,其中,以“海水西调”治理我国沙漠的相关报道居多,反对意见也很尖锐,但“海水西调” 确实难以根治我国沙漠,久而久之,还要污染损坏这一地带的很多草原和良田,“海水西调”方案不可取。而《根治治理我国沙漠是时候了》与国家(还没有开工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有机结合则是根治我国沙漠的完美设想,并且从长计议《截雅鲁藏布江之水 内蒙新疆之沙漠变江南》提议中的部分内容也可适当参考,[经济杂谈]《假如我们将雅鲁藏布江的十分之一水引入我国的沙漠》------“为子孙造福”也认同上述设计,根治我国沙漠确实是时候了。
  实施“海水西调”治理沙漠之所以行不通,一是调来的海水难以直接浇灌土地,而想象靠“西调”的海水蒸发增加降雨,希望渺茫,二是长期运行必然造成海水对大片土地的污染,三是长期靠动力抽水扬高费用太大,得不偿失。
  当然,从资料上看有个关键问题在提议者文稿中说的不是很确切,象《引渤海入新疆工程惹争议 恐将改变内陆土壤结构》一文中所述:“进入内陆的海水,第一步就要通过半透膜过滤法,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从而保证后期进入内陆的水源变为淡水,避免海水流经内陆带来土地盐碱化等危害”。而如果通过一道半透膜过滤法就能把海水变成淡水,那么何必把海水费尽周折的调去大西北祈祷通过蒸发再降雨,又何必考虑要选择“密封的盆地结构”去防泄漏,而直接把过滤成了淡水的海水浇灌在内蒙的沙漠和草原就行了,那么所谓的“海水西调”就是好的,海水淡化如此简单易行的话,天津、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也就应该不再缺水,(当然只是因为上述提议者文稿中对设计内容说的不是很确切,这里只是以文稿内容而论),而若上述过滤膜只是减轻海水含盐程度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那么就确实象以下分析所述“海水西调”就不可取了。
  一、“海水西调”难以直接浇灌,只想象靠西调的海水蒸发后增加降雨,希望渺茫。“反对者则认为,这实际上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按照调水派的设想,水源可以充足到维持日常的蒸发量,那也只是满足了“水汽供应源”这一点。新疆缺少足够多的高山冷凝系统,水汽无法在所需的地带凝结形成降水,”并且,“从渤海引来的海水蒸发以后形成的水汽,怎样才能与上述山脉南北向碰撞?谁能够左右其走向?”都是悬而未解的问题。《“引渤入疆”:梦想编制的童话》中分析到:“形成降雨是引水三大目标之一,但这个梦想明显异想天开。比如陈昌礼教授期望自新疆来的水汽在祁连山区形成降雨,这完全无视祁连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且位于哈密湖-罗布泊东南方向这一事实。陈昌礼教授指出西风是形成降水三要素之一,但西风吹拂的哈密湖-罗布泊水汽,根本不能与祁连山山脉交汇。而即便南偏形成西北风,两者也是平行,形成凝雨的山地面积也十分有限”。所以说这个梦想是异想天开。并且以我们以所感受到的现实生活概况看,并不是附近有蒸发水源就能降雨多,我们鲁北地区(包括滨州和东营即原来的惠民地区)紧靠渤海又有黄河横穿而过,应该不缺蒸发水源,但我们这一带自古缺雨水,(本应是黄三角上的平原福地,却)成为历史上的‘欠发达地区’,(现在不靠天吃饭了,发展的好了)就从现在的中央气象云图上看:很多自西向东的降雨带路过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进入山东后往往南北分开,一路从鲁中、鲁南直至江苏一并向东逐渐入海,一路由冀东南向东北连同北部雨区一并入海,唯独鲁北地区最缺降雨(只是相比而言),鲁北地区紧靠有蒸发水源带却少雨,难道把海水调到沙漠里它就会就地蒸发后再把雨水降到附近沙漠里吗?我国南方雨季的雨水那么大,但它的水汽来源也不是靠当地的蒸发水源啊,再从地图上看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脉,山脉东北面就是众多的湖泊沼泽,山南面就是准噶尔盆地的大沙漠,说明这一带总体上不缺蒸发水汽,可是它的降雨就是都跑到了山北面,就是不在山南面降雨,难道你再在准噶尔盆地的沙漠上加一点海水蒸发它就一定把降雨降在盆地沙漠了吗,可能性不大。再看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澳大利亚沙漠,几乎三面环海,很不缺蒸发水源,可它就是少雨,所以说不管是以上《“引渤入疆”:梦想编制的童话》中对降雨形成的理论分析,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比较,只想象靠西调的海水蒸发增加沙漠降雨,希望渺茫。 
  二、长期“海水西调”必然造成海水对大片土地的污染,“海水西调”提议者认为是把海水调到西部密封的盆地结构就不会泄漏,也就不会造成海水对这一带土壤的污染,但谁又能保证其可靠性,提议者还例举了青海湖盆地地质的密封不渗漏的现实,但也正是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不渗漏的盆地地质太少了。众所周知,整个青藏高原在数亿年前还是大海,之后逐渐隆起,而这个退海之地上的土地当然自然曾经都是盐碱地,而现在为什么大部分土地不盐碱了,就是因为它们的地质渗漏,是因为常年的雨水落地通过渗漏带走了盐碱,大部分退海之地也就变成了众多的良田,就连至今地势还低于海面的吐鲁番盆地也早已在一个不缺水的时期已以雨水渗透把盐碱全部带走了,才有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沙漠一带尽管现在还有一些盐碱程度不同的盐碱地域,只能说明它们的渗漏程度不同,而真到了把西调的海水水位升到一定程度时而它们的渗漏自然增强,并且,不仅是渗漏问题,还有地下深循环问题,(网上资料显示)依据海河大学地球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提出的地下深循环理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8口井每昼夜近一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得到证实。而“海水西调”的提议者能摸清这些深循环水路的脉经吗?一旦你西调的海水达到了你“足够”的水平,以上的渗漏、渗透、深循环水流动造成的污染都将防不胜防,沿途将新生大量的盐碱地,造成严重污染。吐鲁番的葡萄将不再熟了。 其次,“以罗布泊为例,若发生渗透的同时又有大量的日均蒸发量,按照直径8米的管道输送来看,人造海水河湖很难形成。在这些日蒸发量较大的地区,海水河蒸发之后遗留的盐分会改变当地的土壤结构,干涸之后会产生更多的盐碱地,这些盐分将会随着土壤变成沙尘暴的成分之一,这为西北地区本来就严重的土地盐碱化雪上加霜”。
  “海水西调”是不是污染沙漠,而提议者是不是也心中无数,《引渤海入新疆工程惹争议 恐将改变内陆土壤结构》一文中还述到:“在 “海水西调”的设想中,被外界质疑最多的是引入海水是否会影响内陆土壤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张宝印表示这绝不会造成任何后果。他说,渤海湾的海水与太平洋相连,一般自净周期为5年,而引入渤海湾海水能够将净化周期人为缩短,促进渤海湾地区环境变化,甚至促进养殖业发展”。这却是答非所问,问的是“引入海水是否会影响内陆土壤结构”,答的却是“促进渤海湾地区(海洋)环境变化”。 
  三、长期靠动力抽水还要杨高一千多米,费用太大,即使是能增加少量降雨也得不偿失。“全长不到1000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投资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输水线路长约2800公里的渤海调海水到新疆工程,投资粗略估计不会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而且引来的还是不能直接用的海水,指望它蒸发后形成降雨。谁知道它会往那里降落呢?”再者,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是靠自流输水,而“海水西调”却还需要每天每年的抽水杨高1200多米高的动力费用,需要的投入就更大,网上已有《批驳“海水西调,引渤海水入新疆”的狂想》一文,文中“坚决反对所谓的’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荒唐动议”,(只是该文章的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治理沙漠的文字,而不管是搜根治沙漠,还是搜治理我国沙漠都找不到这篇分析文章,在这里引用一下或许更能增加其阅读点击量。)该文中引勃海水入疆的费用和效益及危害分析?——不远万里长途输送海水结合淡化海水,其成本实在是高昂巨大,以中国之国家财政收入,上马投资力度决不会小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势将大量浪费和消耗国库资金,鲸吞民脂民膏,属于投入和产出极不成比例的荒诞工程。
  海水西调工程运行投资巨大、浪费严重,但提议者竟然也答非所问的把它说成是产出,例举了“如年增1000亿立方米的海水淡化水,按国际价格计算为1000亿美元,为我国2000年GDP的1/10”,这简直是荒唐的解释,提议者不是提议用这些社会生产力为国家增加财富,而是要把这些本应能给国家增加1/10的 GDP的社会生产力的“产值”调到沙漠里让其蒸发掉,几乎是建议把国家的财富白白扔掉,以上解释不荒唐吗?
  综上所述,“海水西调”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想象脱离实际,目标希望渺茫,结果污染土地,投入得不偿失,此议切不可取。而近来网上刊出《根治治理我国沙漠是时候了》却是一个现实的设想,文中设计的防砂隔离带、管道引黄自流至沙漠微灌造林及汛期管道引水大面积沙漠压沙等举措,简单易行、效果显著,一年仅几千万费用就会初见成效,再与(还没有开工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机结合应该是完美之至。下一步我的《根治治理我国沙漠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有机结合》将详述这部分内容。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葛小松出席第二届丝绸之路国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
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其
丝绸之路上的东方金字塔
小米发布“天价”概念机 死磕硬
友情链接  

京ICP备09036834号-6

电话:67193698@163.com

版权所有:丝绸之路网